描述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利奈唑胺片
商品名称:斯沃
英文名称:Linezolid Tablets
汉语拼音:Linaizuoan Pian
【成份】
利奈唑胺。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薄膜衣片。
【适应症】
1.本品用于治疗由特定微生物敏感株引起的下列感染: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包括并发的菌血症。院内获得性肺炎,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或耐甲氧西林的菌株)或肺炎链球菌(包括多药耐药的菌株[MDRSP])。如果已证实或怀疑存在革兰阴性致病菌感染,临床上可能需要联合用药。2.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包括未并发骨髓炎的糖尿病足部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或耐甲氧西林的菌株)、化脓链球菌或无乳链球菌引起。尚无斯沃用于治疗褥疮的研究。如果已证实或怀疑存在革兰阴性致病菌感染,临床上应考
【用法用量】
1.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及伴发的菌血症、院内感染的肺炎(指特定的病原体,见适应症):成人和青少年(12岁及以上):每12小时600mg,静脉注射或口服;儿童患者(刚出生至11岁):每8小时按10mg/kg静脉注射或口服。建议疗程:连续治疗10-14天。2.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感染及伴发的菌血症:成人和青少年(12岁及以上)每12小时600mg,静脉注射或口服;儿童患者(刚出生至11岁):每8小时按10mg/kg静脉注射或口服。建议疗程:连续治疗14-28天。3.单纯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成人:每12小时口服400mg;青少年(12岁以上):每12小时口服600mg;5-11岁儿童:每12小时按10mg/kg口服;<5岁儿童:每8小时按10mg/kg口服。建议疗程:连续治疗10-14天。以上所有口服剂量可指斯沃片或斯沃口服混悬剂。 <7天的新生儿:大多数出生7天以内早产(<34孕周)患者较足月儿和其他婴儿对斯沃的系统清除率低,且AUC值大。这些新生儿的初始剂量应为10mg/kg,每12小时给药,当临床效果不佳时,应考虑按剂量为10mg/kg,每8小时给药。所有出生7天以上的新生儿应按10mg/kg,每8小时的剂量给药(参见药代动力学、特殊人群、儿童患者)。MRSA感染的成年患者用斯沃600mg,每12小时一次进行治疗。在有限的临床经验中,6例儿童患者中的5例(83%),其感染的革兰阳性病原体的最低抑菌浓度为4ug/mL,经斯沃治疗后临床痊愈,然而,与成人相比,儿童患者的斯沃消除率和全身药物暴露量(AUC)的变化范围更宽。当儿童患者的临床疗效未达到最佳时,尤其是其病原体的最低抑菌浓度为4ug/mL,在作疗效评估时应考虑其比较低的全身暴露药量、感染部位及其严重程度、以及潜在的病情(参见药代动力学-特殊人群、儿童和儿童用药)。4.在对照临床研究中,研究方案所设定的治疗感染的疗程为7-28天。所有疗程由治疗医生根据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及病人对治疗的反应而制订。当从静脉给药转换成口服给药时无需调整剂量。对起始治疗时应用斯沃注射液的患者,医生可根据临床状况,予以斯沃片剂或口服混悬液继续治疗。静脉给药:斯沃静脉注射剂应在30-120分钟内静脉输注。不能将此静脉输液袋串联在其他静脉给药通路中。不可在此溶液中加入其它药物。如果斯沃静脉注射需与其它药物合并应用,应根据每种药物的推荐剂量和给药途径分别应用。斯沃静脉注射剂与下列药物通过Y型接口联合给药时,可导致物理性质不配伍。这些药物包括:二性霉素B、盐酸氯丙嗪、安定、喷他眯异硫代硫酸盐、红霉素乳糖酸脂、苯妥英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恶唑。此外,斯沃静脉注射与头孢曲松钠合用可致二者的化学性质不配伍。如果同一静脉通路用于几个药物依次给药,在应用斯沃静脉注射液前及使用后,须输注与斯沃静脉注射剂和其它药物可配伍的溶液(见可配伍静脉注射液)。
【不良反应】
成年患者:在疗程最长达28天的7个III期阳性药物对照的临床研究中,入选了2046例患者以评价各种剂型斯沃的安全性。在这些研究中,按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统计,85%的斯沃不良事件为轻至中度。斯沃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腹泻(发生率为2.8-11.0%),头痛(发生率为0.5-11.3%)和恶心(发生率为3.4-9.6%)。斯沃阳性药物对照的临床研究中,成年患者中发生率≥2%的不良事件:斯沃组n=2046,所有对照药组n=2001。
【禁忌】
本品禁用于已知对斯沃或本品其他成分过敏的患者。
【注意事项】
本品禁用于已知对斯沃或本品其他成分过敏的患者。
【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注意事项:
利奈唑胺用于治疗儿童患者下列感染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以下研究的证实,包括在成年人中进行的充分的、严格对照的临床研究、儿童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资料以及在0—11岁革兰阳性菌感染的儿童中进行的阳性药物对照的临床研究(参见适应症、用法用量和临床研究): ·院内感染的肺炎 ·复杂的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 ·社区获得性肺炎(还有一个由8个月至12岁患者参加的非对照研究的证据支持) ·对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感染 一个在5至17岁儿童患者中进行的阳性对照的研究也证实了利奈唑胺对下列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参见临床研究) ·由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非复杂的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 在经脑室腹膜分流术的儿童患者中得到的药代动力学资料显示,给予单剂或多剂利奈唑胺后,脑脊液(CSF)中的药物浓度差异较大,且未能持续获得或维持脑脊液的治疗浓度。因此,不推荐利奈唑胺经验性用于儿童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在儿童患者中,利奈唑胺的最大血药浓度(Cmax)和分布体积(Vss)与年龄无关。利奈唑胺的清除率与年龄相关。排除出生不到一周的早产儿,年龄最小的儿童组,即出生一周后至11岁年龄段,与成年人相比,清除速率最快,从而导致了单剂量给药后较低的全身药物暴露量(AUC)和较短的半衰期。随着儿童患者年龄的增加,利奈唑胺的清除率逐渐降低,青春期的儿童患者的清除率已与成年患者的相似。与成人相比,在所有不同年龄层的儿童患者中观察到清除率与全身药物暴露量(AUG)存在更大的个体差异。 新生儿至11岁的儿童患者每8小时给药一次的日平均AUC值与青少年和成年患者每12小时给药一次的日平均AUG值相似。因而,11岁及小于11岁儿童患者的给药剂量应为10mg/kg,每8小时一次。12岁及其以上的儿童患者给药剂量为600mg每12小时一次。 出生后不到7天的早产儿(小于34个孕周)的用药方案是依据于9例早产儿的药代动力学数据。与足月的新生儿和较大的新生儿相比,大多数早产儿的系统清除率较低,且AUC值较高。所以,早产儿的治疗应从10mg/kg,每12小时一次的初始剂量开始。对临床上未取得最佳疗效的新生儿可考虑采用lOmg/kg,每8小时一次的治疗方案。所有的新生儿童患者应按10mg/kg,每8小时一次,连续应用7天的方案给药(参见药代动力学一特殊人群、儿童和用法用量)。 在有限的临床经验中,6例儿童患者中的5例(83%),所感染的革兰阳性病原体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4μg/mL,经利奈唑胺治疗获得临床痊愈。与成人相比,儿童患者间利奈唑胺的清除率和全身药物暴露量(AUC)表现出更大的个体间差异。对未获得最佳临床疗效的儿童患者,尤其对那些病原体最低抑菌浓度为4μg/mL的儿童患者,在评价临床疗效时,应考虑到其较低的全身药物暴露量、感染的部位及其严重程度以及基础疾病(参见药代动力学一特殊人群、儿童和用法用量)。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利奈唑胺及其代谢产物可分泌至哺乳期大鼠的乳汁中。乳汁中的药物浓度与母体的血浆药物浓度相似。利奈唑胺是否分泌至人类的乳汁中尚不明确。由于许多药物都能随人类的乳汁分泌,因此利奈唑胺应慎用于哺乳期妇女。 尚未在妊娠妇女中进行充分的、有对照的临床研究。只有潜在的益处超过对胎儿的潜在风险时,才建议妊娠妇女应用。
老人注意事项:
在Ⅲ期对照研究中,2046例患者接受了利奈唑胺治疗,其中589(29%)例为65岁或以上的患者;253例(12%)患者年龄大于等于75岁。未见这些患者与年轻患者之间有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差异。
【药物相互作用】
1. 通过细胞色素酶p450代谢的药物:在大鼠中,利奈唑胺不是细胞色素酶p450(cyp)的诱导剂。利奈唑胺既不能由人细胞色素酶p450代谢,也不能抑制有临床意义的人类细胞色素同工酶(1a2,2c9;2c19,2d6,2e1和3a4)的活性。所以,预计利奈唑胺不会与由细胞色素酶p450诱导代谢的酶产生相互作用。与利奈唑胺联合用药,不会改变主要由cyp2c9进行代谢的(s)-华法林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如华法林、苯妥因等药物,作为cyp2c9的底物,可与利奈唑胺联合用药而无须改变给药方案。 2. 氨曲南:当二者
【药理作用】
1. 胺是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与细菌50s亚基上核糖体rna的23s位点结合,从而阻止形成70s始动复合物,前者为细菌转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利奈唑胺不影响肽基转移酶活性,只是作用于翻译系统的起始阶段,抑制mrna与核糖体连接,从而抑制了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在具有本质性或获得性耐药特征的阳性细菌中,都不易与其它抑制蛋白合成的抗菌药发生交叉耐药,在体外也不易诱导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研究表明,通常导致阳性细菌对作用于50s核糖体亚单位的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基因对利奈唑胺无影响,包括存在修饰酶、主动
【贮藏】
避光,密封,在15-30°C(59-86°F)条件下保存。避免冷冻。
【规格】
600毫克
【有效期】
24个月
评价
目前还没有评价